離心選礦機的轉鼓以一定的轉數(shù)高速旋轉,礦漿由給礦分礦器經(jīng)給礦嘴分兩處送入轉鼓的內(nèi)壁上。礦漿隨鼓高速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重礦物沉積于轉鼓的內(nèi)壁上并隨轉鼓一起旋轉,礦漿中的輕礦粒以一定的差速隨轉鼓旋轉,在旋轉過程中以一定的螺旋角由給礦端沿轉鼓坡度方向向排礦端旋轉流動,到末端經(jīng)排礦分礦器排出,即為尾礦。以過3分鐘的選別后給礦分礦器自動轉離原來正常位置,停止向轉鼓內(nèi)給礦,待尾礦排完后,排礦分礦器自動轉離原正常位置準備截取精礦,然后高壓沖洗水閥自動打開,高壓沖洗水將沉積在轉鼓內(nèi)壁上的精礦沖下,精礦沖完后高壓水閥自動關閉,待精礦排完后,排礦分礦器、給礦分礦器自動復位開始下一個選別循環(huán)。
當水流上升時,床層被沖起,呈現(xiàn)松散及懸浮的狀態(tài)。此時,床層中的礦粒,按其自身的特性(密度、粒度和形狀),彼此作相對運動,開始進行分層。在水流已停止上升,但還沒有轉為下降水流之前,由于慣性力的作用,礦粒仍在運動,床層繼續(xù)松散、分層。水流轉為下降,床層逐漸緊密,但分層仍在繼續(xù)。當全部礦粒落回篩面,它們彼此之間已喪失相對運動的可能,則分層作用基本停止。此時,只有那些密度較高、粒度很細的礦粒,穿過床層中大塊物料的間隙,仍在向下運動,這種行為可看成是分層現(xiàn)象的繼續(xù)。下降水流結束,床層完全緊密,分層便暫告終止。水流每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所用的時間稱為跳汰周期。在一個跳汰周期內(nèi),床層經(jīng)歷了從緊密到松散分層再緊密的過程,顆粒受到了分選作用。只有經(jīng)過多個跳汰周期之后,分層才逐趨完善。最后,高密度礦粒集中在床層下部,低密度礦粒則聚集在上層。然后,從跳汰機分別排放出來,從而獲得了兩種密度不同,即質量不同的產(chǎn)物。
離心選礦機與平面溜槽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
(1)離心選礦機對微細礦泥的處理比較有效, 對37—19微米的粒級回收率高達90%左右。因為礦粒在離心選礦機中的分選是借離心力和橫向流膜的聯(lián)合作用,所以其富集比高于平面重力溜槽。
(2)由于離心選礦機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因而強化了重選過程,縮短了分選時間。因此其處理能力大,為自動溜槽的10倍左右。
(3)占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
其主要缺點是:(1)耗水耗電比平面溜槽大;(2)鼓壁坡度不能調(diào)節(jié),生產(chǎn)過程為間斷作業(yè),不能連續(xù)給礦,但可兩臺使用閥門連接實現(xiàn)自動卸料
離心選礦機在我國目前已成為鎢錫礦泥重選的主要設備之一,近年來又試用于貧鐵礦的選礦。離心選礦機還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中,在提高選礦設備分選指標的同時,著重向大型化和連續(xù)化方向發(fā)展。